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海报(横版)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海报(竖版)
防治肿瘤,守护健康
癌症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由中国抗癌协会于1995年倡导发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科学的方法为健康助力!
关键数字先知道:
约有40%的癌症可预防;
1/3早发现可治愈;
90%的癌症早期不疼不痒!
病因与现状
目前认为癌症发生是由多种外源性致癌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癌前疾病史)和内源性促癌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营养因素、心理与社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为482.47万,肺癌、肝癌、胃癌发病率居前三(详见图1),男性世标发病率高于女性(209.61/10万vs197.03/10万,详见图2)
图1:中国全癌种发病人数(万人)
图2:中国男女性前十位恶性肿瘤发病率及顺位
这些信号要留意:
▪持续2周的咳嗽/声音嘶哑
▪️消化不良,长期乏力
▪️体重莫名下降达10%
▪️伤口、溃疡长期不愈合
▪️无痛肿块/淋巴结肿大
▪️大便突然变细、带血
5个防癌小锦囊:
人类征服癌症最好的途径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应了解其危险因素、早期表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到遇癌不恐慌、科学防癌、远离癌症!
7大常见癌症的早期筛查方法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认为,规范的防癌体检是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的常见癌症。
除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不同的癌症,应该做哪些癌症筛查?
1.肺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指出,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筛查是发现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手段。
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
重点关注:有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吸烟量≥20包年,长期接触氡、砷、铍、铬、镉、石棉这些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等人群。
2.乳腺癌:乳腺X线检查,乳腺B超
在我国,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影像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对于高危女性,根据患癌风险的不同,需要提前进行影像筛查。推荐携带高外显率有害突变基因的健康女性,筛查起始年龄提前至25岁。
重点关注: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的人群,或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
有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有胸部放疗史(30岁之前累积放疗剂量≥10 Gy);40岁以前被诊断有具有小叶原位癌(LCIS)、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或小叶不典型增生(ALH)病史的女性。
3.肝癌:肝脏彩超,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
重点关注:各种原因(包括酒精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所致的肝硬化患者;HBV或(和)HCV慢性感染且年龄≥40岁者。
4.胃癌:胃镜
重点关注:年龄45岁及以上,且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为胃癌高风险人群↓
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Hp感染;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推荐高风险人群胃癌筛查起始年龄为45岁,至75岁或预期寿命<5年时终止筛查。
5.宫颈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HPV检查
对所有适龄妇女定期开展子宫颈癌的筛查:我国推荐筛查起始年龄在25-30岁。
重点关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如HPV16、18型;有外源性的行为性危险因素,包括初次性生活开始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多个性伙伴、性卫生不良、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经期/产褥期卫生不良、吸烟、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长期免疫抑制、营养状况不良等。
6.结直肠癌:肠镜、大便隐血试验
重点关注: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包括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本人有结直肠癌病史,有肠道腺瘤病史;本人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另外,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过量、糖尿病、肥胖、吸烟、大量饮酒都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的患者40岁开始定期行肠镜检查,对于评估为中低风险的人群,则可从45-50岁起开始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如有报警症状如腹痛、便血、粘液便、便频、大便变细等情况应尽快进行肠镜检查。
7.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
重点关注:预期寿命10年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男性,年龄≥60岁;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携带BRCA2基因突变且年龄≥40岁。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指出,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可预防30-50%的癌症。建议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并根据个人风险因素制定个性化防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