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存在这种体验,情绪像过山车一样,时而亢奋得像站在世界之巅,仿佛能征服世界;时而低落得像坠入深渊海底,连起床都困难?如果这种状态反复持续,并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那么你可能需要了解一种叫做双相情感障碍的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双相障碍,俗称躁郁症,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经历两种极端的情绪状态:
躁狂/轻躁狂发作: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减少、易怒、冲动行为、自我评价过高,严重时可能出现幻觉或妄想。
抑郁发作: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夜眠入睡困难、早醒、食欲下降、自责自罪、悲观消极,甚至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这两种情绪状态会交替出现,中间可能夹杂着情绪相对稳定的时期。部分患者会出现两种极端状态快速、频繁的交替。
据推测,一些历史名人罹患的正是这种疾病,比如贝多芬、丘吉尔,他们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或通宵会谈、写作,或立即就能写出世界名曲;再如后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在经历长期精神痛苦后选择自杀,学界将他的生日即每年3月30日定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由此可见,双相障碍并不阻碍患者在各自领域取得成就,但我们更不能忽视患病所带来的痛苦。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人可能认为患病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遭受重大精神刺激,或是性格原因造成的。实际上,环境和心理社会因素一般只是起到诱发或加重的作用。
生物、遗传因素才更为重要。双相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大脑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失衡、神经内分泌异常、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等都可能与该病有关。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
双相情感障碍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可以到医院通过拍片、抽血等来确诊。该病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生物学指标,而是需要由精神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和心理评估等进行综合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认为双相是由抑郁转化而来。实际上,这两种疾病是完全不同的,并不会相互转化。据统计,约1/3的双相障碍患者从抑郁相起病到最终确诊可能需要8~10年的时间,2/3的患者甚至可能被误诊。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
双相障碍属于重性精神疾病,必须给予系统、规范的治疗。
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手段!!!心境稳定剂(如锂盐、丙戊酸盐、拉莫三嗪等)是治疗双相障碍的基石。有的人害怕被“贴标签”,或是担心药物依赖,从而抗拒服药。这些都是大众很常见的误解,其实药物是能够让病情得以改善和控制的。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人际与社会节律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物理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快速缓解症状,对难治性患者也有效。总之,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也是完全可以治疗的,需要早期识别、诊断,长期治疗和管理。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情绪的巨大波动,请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请记住,自救或寻求帮助都是勇敢的表现,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