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高质量发展”无疑是各行各业都关注的高频词汇。今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份即将印发的文件引起了全行业的高度关注和深切期待。3月10日,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共同主办,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两会精英汇”线上座谈会召开,与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建好支撑 找准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李为民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明确“三个提高”“三个支撑”“三条路径”。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内涵为“三个提高”。一是医疗效果的提高,从过去只关注诊疗环节,到今后关注全生命周期健康。二是医疗效率的提高,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技术模式以及服务方式,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应用效率以及医院运营效率。三是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提高,通过建立系列激励机制,保护好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三个支撑”。一是政策的支撑,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医的主体责任。二是医保政策的支撑,调整医保报销范围,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方式,进行医保费用精细化核算。三是定价的支撑,根据资源消耗的多少来确定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进一步体现高精尖操作、复杂疑难疾病诊治的技术劳务价值。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三条路径”。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例,一是建立新型人事管理体系,职称晋升破除过去的“五唯”(唯论文、唯课题、唯年资、唯学历、唯数量),创新为现在的“五重”(重医德、重贡献、重水平、重效果、重创新)。二是建立以CMI值(病例组合系数)为导向的绩效分配方案,实行以病种为单元的精细化管理,引导医生收治复杂危重患者、做疑难手术。三是推进专科医联体及专病医联体建设,建立涵盖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诊疗全程管理的专病医联体体系。
紧盯大方向 抓好大内涵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新药创制临床评价技术平台负责人 黎志宏
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在于抓质量、抓运营、抓资源配置,着力于“三转变、三提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制定了“12368”战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优化学科建设、质量安全、人才培养、医学创新、运营管理、运行保障、考核评价和党建文化“八大”体系,科学建设卓越、智慧、美丽、平安、人文和幸福“六大”特色,始终追求一流学科、一流品质和一流品牌“三大”目标,努力完成患者好看病、看好病和职工快乐筑梦、努力追梦、幸福圆梦“两大”任务,最终实现人民满意、湘雅特色、世界一流医院“一大”愿景。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须做到以下几点:坚持大原则,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紧盯大方向,“国家队”公立医院重点在于向重大疑难领域进军,以攻克涉及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问题为目标;县级公立医院应重点在短板弱项方面下功夫,以解决区域内群众大部分问题为重点。抓好大内涵,抓住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机遇,既要控制单体机构规模扩展,又要努力实现扩容倍增。在区域内资源均衡布局上,要围绕社会需求,主动作为,为实现医疗卫生事业更充分更平衡发展而努力。
强化党建引领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唐金海
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有高水平的硬件和软件配置:瞄准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建设;医院制度和管理机制的国际化;先进的管理理论、实践、学术平台;科学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和平台;人才的培养和吸纳。
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适合的医疗服务,提供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服务。医疗保障领域要深化改革,通过提升医保待遇等让群众获得更多实惠,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此外,还要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通过改善医疗服务等行动,使老百姓看病更加便捷。通过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高质量完成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任务。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强调医防融合和协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提示,公立医院不仅要能把疾病治疗好,还要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使疾病诊疗和预防控制有机结合,实现诊疗水平和防疫水平的双提升。
这些工作要想顺利实现,必须在党建引领下加以推进,以强化党建引领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服务需多条腿走路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 葛明华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需要人才强院、数字赋能、防治结合等多方面努力。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强大的学科建设。每家医院都应该有几个实力强大的学科以实现带头发展,通过优势学科建设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学科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人民医院去年实行了绩效改革,参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以及浙江省DRGs改革指标,围绕重点手术、重点病种,给予医务人员相应的绩效考核。改革后,医院员工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医院重点手术占比也提升了。此外,还要强调高级人才在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上的培养,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治疗手段的改善,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策略和更优的治疗模式。
数字赋能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有效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患者就医流畅度和满意度。此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需要防治结合。公立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对疾病的早期预防,尤其是重大疾病早期筛查的政策支持和医保保障力度。
以人才培养促整体水平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顾晋
公立医院要高质量发展,需要设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科室、员工设立明确目标。医院应全员参与规划的设定,动员大家一起对医院发展的目标、规划的具体内容提供反馈建议,以形成齐心合力、共同努力的发展方向。
公立医院要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匮乏往往是制约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引进人才,同时保护好现有人才,这对医院发展至关重要。医院需要引导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带领整个学科发展和推动人才培养,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
公立医院要高质量发展,要重视教学工作。教学医院要把教学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有力促进青年人的培养。青年人是医院的未来,公立医院应当通过重视教学工作展现青年教师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青年人也可以借助教学工作促进科研和临床能力的提升,进而激发他们的潜力,为医院做好人才储备。
公立医院要高质量发展,开放是关键词。医疗机构不能封闭,要鼓励人才走出去,到国内外的医疗机构参观、学习,让他们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用开放性的思维促进医院的学科发展。
公立医院要高质量发展,绩效改革应与时俱进。为了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邀请专业公司对医院薪酬分配体系做了评估分析,设定了改革方案,改变了粗犷型的管理,实现医护薪酬分开,注重公平公正,以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两中心”要起到创新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 李秋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不只局限于经济方面,而是体现在医疗、创新、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发展目标上。
不同层次的公立医院应该有自己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同平台也应承担不同的责任。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的职责应该是医疗保健与预防,其高质量发展应专注于如何高水平、标准化地为病人服务;区县级医院应做好地区的医疗保障及疾病防控;城市公立医院则应在医疗、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创新发展。
在创新发展中,大型公立医院除了学科引领之外,还应积极建立中国的遗传资源库、生物样本库,及时发现我国特有的疑难杂症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并进行解决。近年来,大型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积极的预防和医疗作用,这让我们意识到一些新兴技术的下沉及健康科普工作,也需要由公立医院承担。
另一方面,大学附属医院和大型公立医院等机构,例如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应该承载更多医疗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尤其是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医疗教学、科研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及国际交流等,都应由大型医院起好创新的头。大型医院应该带头落地“互联网+”医疗、智慧医院、数字化及信息化等。
锁定精品医院建设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原院长 王建业
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发展目标精品化、管理运营精细化、疾病诊疗精准化、信息手段智能化。
具体到操作层面,首先要提高效率。除了要提升床日周转率、手术量这些工作效率外,对于大型公立医院来说,更重要的是提高创新效率。真正高质量的发展应该是在现有规模下,能够做到精品化。
其次是优化结构。要根据健康中国等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从整体的区域结构上,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结构、优化区域人才结构等。
同时,要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新动力。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医疗这些新技术、新手段,找到新的发展创新点。通过创新,能够使医院环境更加优美、服务更加到位、管理理念更加超前、医疗设备更加先进。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学科建设怎么提升,人才培养怎么发力,临床科研怎么结合。
我一直倡导临床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临床化。因为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每次出诊都是非常好的科研经历,实验室工作也是日常临床工作。
此外,人文化的管理对医院发展来说也非常重要。人文化对待职工以及人文化对待患者,都应该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四个维度考量医院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谢良地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四个维度进行考量。
政府满意。公立医院要在保持公益性的前提下,以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的步调谋发展,不断完善自身,以达到党和国家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的要求,适应时代进步,满足群众需要。
患者满意。公立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因此患者满意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医疗水平。此外,公立医院还要通过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的满意度,比如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医疗服务人性化设置等。
医务人员满意。要让医务人员感受到职业发展的空间,同时通过人才培养,保持人才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逐步壮大医务人员队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务人员负担过重的问题。科学合理的绩效,使医务人员有体面、尊严的生活,从而提升医务人员整体满意度。
社会满意。医疗工作作为社会基本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是最大的民生之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就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最好体现。公立医院应该珍惜在这场战“疫”中获得的社会认可,维持良好的社会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