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说“喝酒伤肝”,但酒精究竟如何伤害肝脏?伤害有多深?发展到哪一步就无法挽回?了解这个过程,对保护我们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肝脏:沉默的劳模
肝脏是人体最忙碌的器官之一,肩负着解毒、代谢营养物质、储存能量、合成蛋白质(如凝血因子)、分解老旧血细胞等数百项重任。它任劳任怨,即使受伤也常沉默不语,直到损害相当严重时才会发出“求救信号”。
酒精入体的代谢之旅
当你喝下酒精(乙醇),它便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肝脏承担了超过90%的酒精代谢工作。
1.乙醇→乙醛(剧毒):由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ADH)代谢完成。乙醛是明确的致癌物,毒性远大于乙醇本身,是损伤肝脏细胞的“元凶”之一。它会引起炎症、破坏DNA、干扰细胞功能。乙醛如果不能被及时清除(如某些人天生ALDH活性低),会持续毒害肝细胞。
2.乙醛→乙酸:由乙醛脱氢酶(ALDH)进一步代谢为相对无害的乙酸,最终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
酒精对肝脏的“四步绞杀”
酒精对肝脏的伤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酒精性脂肪肝
由于酒精严重干扰了肝脏正常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肝细胞里越积越多。
这是最早、最常见也是最易被忽视的阶段。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可能偶尔感觉疲劳或右上腹(肝区)轻微胀闷。很多人是在体检做B超、CT或肝功能检查(转氨酶ALT/AST可能轻度升高)时意外发现的。
此时完全戒酒,脂肪肝在几周至几个月内通常是可逆的。这是悬崖勒马的最佳时机。
第二阶段:酒精性肝炎
在脂肪肝的基础上继续饮酒,毒性物质(尤其是乙醛)和持续的氧化应激会引发肝脏强烈的炎症反应。肝细胞开始肿胀、坏死,肝脏整体发炎。
症状变得明显:皮肤和眼白发黄(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尤其是右上腹)、明显的乏力、有时还会发烧。肝脏可能肿大并有压痛。
这是危险的转折点!轻中度肝炎在严格戒酒和支持治疗下可能恢复。但重度酒精性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很高。即使恢复,肝脏也可能留下永久性的疤痕(纤维化)。
第三阶段:肝纤维化
持续的炎症和肝细胞坏死,会激活肝脏内的“修复细胞”(星状细胞)。这些细胞过度工作,产生大量像“疤痕”一样的胶原纤维,沉积在肝脏组织中。
纤维化本身症状可能依然不明显,或者表现为持续的疲劳、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肝功能检查可能出现异常,B超或肝弹性检测能发现肝脏质地变硬。
早期纤维化在彻底戒酒后仍有部分逆转的可能,但进展下去就将滑向不可逆的深渊。
第四阶段:肝硬化
广泛的纤维化进一步发展,肝脏结构被弥漫性的坚硬疤痕组织彻底重塑。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形成无数异常的“假小叶”,血管扭曲变形。
肝硬化表现:肝功能衰竭;
门静脉高压:脾脏肿大。
腹水(腹腔积液):肚子鼓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像吹胀的气球一样鼓起,极易破裂导致致命性的大呕血。
肝性脑病:毒素(如氨)进入大脑,引起精神错乱、行为异常、昏睡甚至昏迷。
肝硬化通常是不可逆的!这是酒精性肝病的终末期。戒酒可以延缓进展、改善部分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但无法让硬化的肝脏恢复正常。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发症多且致命,肝癌风险也大大增加。
“安全饮酒量”存在吗?
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机构的观点非常明确:对肝脏健康而言,最安全的饮酒量是零。任何剂量的酒精都会带来风险。各国的“低风险饮酒指南”(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每日酒精量<25克,女性<15克)只是一个相对风险的参考线,绝非“安全线”。个体差异巨大,对某些人来说,即使少量也可能造成伤害。
如何保护你的肝脏?
1.最根本、最有效:戒酒或严格限酒。对于已有脂肪肝或更严重损伤者,戒酒是唯一能阻止或逆转疾病的关键。
2.均衡营养:多吃富含优质蛋白(鱼、瘦肉、豆制品)、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高脂高糖。
3.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饮酒习惯的人,应定期检查:肝功能(ALT,AST,GGT,胆红素,白蛋白等)、肝脏B超。必要时进行肝纤维化无创检测或相关血液指标。
4.谨慎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包括某些中草药),减少不必要的肝脏负担。用药遵医嘱。
5.控制体重,管理代谢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脂会加重肝脏负担。
医生提醒:脂肪肝是警告,及时戒酒可逆转。关爱肝脏,从理性看待“杯中物”开始。如果饮酒已难以自控,请务必寻求专业医生或戒酒机构的帮助,你的肝脏值得你温柔以待。